学术带头人

        杨更社,男,1962年生,教授,博士后,博士生导师,西安邮电大学党委书记,原西安科技大学校长。1995年获博士学位,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召集人,岩土工程学科带头人。现兼任国际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,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,中国煤炭学会常务理事,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理事,陕西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;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;陕西省煤炭工业协会常务理事,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员。《煤炭学报》、《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》、《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》等期刊编委。从事岩土力学、岩土工程的数值计算方法研究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项、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0余项,省部级科学技术奖5项、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,省部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,一等奖1项,二等奖3项。发表论文近100余篇,其中SCI、EI收录60余篇,被引用近1800次,出版教材专著8部。先后获第三届“陕西青年科技奖”、“陕西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”、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“青年科技奖” 和教育部“优秀骨干教师” 等荣誉称号。已毕业博士8名,在读博士生5名。

        王晓利,男,1954年生,陕西蓝田人,二级教授。1982 年毕业于西安矿业学院,毕业至今一直在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任教。1995年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。现为西安科技大学岩土工程学术带头人。王晓利教授完成“无机化学锚栓”等科研项目20余项,其中11项通过省部级鉴定,1 项国际领先,5 项国内领先,5项国际先进。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、煤炭部科技进步一等奖、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15项科研成果奖。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、实用新型专利12余项。王晓利教授是我国无机化学锚固技术的主要研发人和创始人,出版专著2部。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,其中“试论引起水平构造应力变化的主因”一文,对李四光教授地质力观点进行补充、修正,其结论得到有关专家的肯定。王晓利教授从事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,先后为研究生及本科生讲授《隧道工程》、《岩土工程设计理论》、《岩土工程特殊施工方法》、《建筑材料》等课程。

        谷拴成,男,1963年1月生,博士, 西安科技大学教授,博士生导师 。市政工程学科带头人,陕西省三秦学者,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会员,陕西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,陕西省土建协会理事,曾任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院长。谷拴成教授长期从事岩土加固理论与技术、岩土工程特殊施工技术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。近年来在城市地铁工程、隧道工程设计与复杂地质条件预测预报、地下结构抗震分析计算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,取得了较好经济与社会效益。多年来在《交通运输工程学报》、《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》、《岩土力学》、《隧道工程》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,教学与科研获得厅局以上成果奖励7项。

        戴俊,1964年生,博士, 西安科技大学教授,博士生导师 。从事岩石力学与隧道问题研究,近年在岩石动力学的试验技术方面做了大量创造性工作,推动了岩石动力学技术的发展,及隧道施工技术的进步,近年在岩石光面爆破技术、光面爆破参数计算、岩石定向断裂爆破技术等方面取得大量成果,出版专著《岩石动力学特性及爆破理论》等,受到爆破同行的大量引用,发表光面爆破、隧道施工技术方面的论文100余篇。在微波照射作用下岩石的损伤研究方面发表论文40余篇,完成专利6项,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。

        叶万军,男,1976年2月出生,中共党员,长安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毕业,博士研究生学历,西安科技大学教授,博士生导师,现任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。叶万军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,教育部“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”项目1项,陕西省科学研究发展计划项目1项,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,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金及其他横向合作课题5项,获得“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”的荣誉称号。叶万军同志在国内最早采用微观、细观和宏观相结合的方法,探索了黄土损伤扩展机理、演化特征及细观结构的变化,建立了黄土微细观损伤扩展规律及损伤本构关系,定量地研究了黄土土体损伤劣化特征。在此基础上,系统性地研究了黄土高边坡坡体稳定、坡面防护、断面设计、排水、绿化等综合设计方法。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的资助下,以黄土崩塌灾害为对象,研究黄土体在温度梯度下的水热迁移特性,在卸荷作用下的节理裂隙扩展规律,探索黄土崩塌灾害形成的机理。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,在核心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篇,其中EI收录8篇,ISTP收录2篇,合作出版专著《黄土侵蚀工程地质》,独立出版专著《黄土路堑高边坡优化设计研究》。主要获奖成果:2009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;2010年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;2012年获得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荣誉称号;2012年获教育部“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”项目支持。

        张慧梅,女,1968年生,博士, 西安科技大学教授,博士生导师 。现任陕西省力学学会理事会理事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,固体力学学科带头人,力学系主任,工程力学专业省级教学团队主要成员。主要从事力学与岩土工程交叉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,先后负责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20余项,其中1项成果获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,1项成果获西安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,2项成果获厅局级科研奖励,1项成果通过陕西省科学技术成果鉴定;发表论文40余篇,出版教材5部。获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教师奖1项,校教学名师奖、优秀教师奖、优秀教学成果奖多项,指导学生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获国家级奖3项,省级奖数十项。

        邓友生,1969年生,博士, 西安科技大学教授,博士生导师 。2005年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桥梁与隧道工程博士毕业。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分会桩基础学术委员会委员。主要从事桥梁基础工程与房屋建筑基础工程、工程结构防灾减灾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。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40多种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80余篇,其中被SCI与EI检索20余篇;主编出版教材5部,其中1部获得北京大学出版社特等奖,参编《桩基工程手册》(第2版);授权国家专利5项;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和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项、参与交通部西部交通科技项目和交通部企业联合攻关项目、中铁大桥局集团科研项目等多项;获省级科技奖励3项。